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淮海琴书
2020-09-17 14:21:23 阅读:2915
 

        淮海琴书,亦称打蛮船,主要流布于洪泽湖北岸淮阴一带,是苏北地区流行较广的一个文艺形式。在历经了多次的变革创新后,植根发展于淮阴大地。在形式上淮海琴书以说唱见长,以音韵悠扬著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淮阴大地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淮海琴书”定名于1975年。其时,原淮阴专署文教处组织全专区曲艺会演,专区文教处处长吕文樵同志把这个在淮海大地上流传深广的民间地方曲种定名为“淮海琴书”。199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分卷)根据淮阴市文化局上报的曲种条目,将“淮海琴书”载入国家级志书。

        淮海琴书一般是“双档”演唱,多是一男一女,俗称为“死夹档子”,一人拉坠子,另一人敲琴打板。有时也有单档演出的,只敲扬琴唱,或者是只拉坠子唱,用脚绑代板,有时采用多人演唱,配以笛子、二胡、三弦等。

        淮海琴书唱腔曲牌分为“滚板”、“抒情”、“喜调”和“悲调”等数种类型,音乐的表现力极为丰富。

        淮海琴书的传统唱本主要有《花棺案》、《李官保投亲》、《李良方不认前妻》、《李双喜借年》和《金玉环记》等。

        由于时代发展和文化变迁,淮海琴书的演唱艺人和听众都在减少。为了传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淮海琴书主要流传地涟水县积极收集、整理淮海琴书相关资料,举办淮海琴书培训班,并将淮海琴书演唱制作成资料片,不定期在涟水电视台播放。他们还建设了淮海琴书活动中心,出台政策鼓励和淮海琴书艺人开展演出和传承活动。

责任编辑: 童馨雨  
本网站所转载的新闻、信息等均来源网络,文章、观点、图片、视频、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网站有违法信息或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等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网友评论:【会员中心】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陆】或者【注册】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美丽中国-淮安在线网
Copyright ©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