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夏朝时期,出现了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演变成“廋辞”(亦称“隐语”),当时处于列国纷争时期,进谏之人往往采用“隐语”道出己见,以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那时的这些“廋辞”和“隐语”,即是中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谜,初始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开始纸面创作。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赏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武林记事·灯品》中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汉族民间广泛流行开来。淮安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中即有谜的描写。
清末民初,淮安地区灯谜发展出现了在全国都举足轻重的人物,出版的谜著影响至今,谜社阵容强大。1931年上海出版的《文虎半月刊》记载:“清江浦人文荟萃。灯虎之戏,每于春令举行,如上元、花朝、春社、送春等日,张灯寺观,光怪陆离,各体俱备。”淮安还出现了灯谜大家顾震福。顾氏一生参加谜社之多,无人能望其项背,因而赢得同道们的广泛拥戴,有谜界“顾虎头”之誉,淮安灯谜也得以延续至今。
▲1989年成立的淮阴市职工灯谜协会
▲淮安市灯谜协会刊物
当代,淮安灯谜逐渐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任光寰等人成立清江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1983年,淮阴市工人文化宫恢复灯谜组,后于1989年改组成淮阴市职工灯谜协会,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职工灯谜协会,吸引了大批灯谜爱好者参与其中,编印《淮阴斑斓》和《文虎摘锦》谜刊,为灯谜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本内容与价值
灯谜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谜面是灯谜的面目、颜容,它包含着灯谜艺术的全部内容、涵义,犹如文章的题目,征对的上联,象棋的布局,“迷宫”的图案一样,叫你要开动脑筋,用最快的速度,作出准确的答案。谜面要求词通句顺,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谜目是指灯谜中所要猜射事物的属性、分类范围和数量,是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媒介及纽带。而谜底就是题目的答案,是根据谜面、谜目从两个已知条件下求出的“未知数”,这就是一条完整猜谜的全过程。
灯谜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断更新。最早的灯谜在个人与个人间进行,一人出谜一人来猜。后来发展为一人或一个群体出谜,一群人来猜。宋代时发展为将灯谜作品写在灯上,供大家来猜射。谜灯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据载,光绪年间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再后来将制作方式简化,直接将灯谜作品写在各色彩纸上,供大家猜射。
灯谜猜射方法主要有会意、拆字、借代、通假、顿读、别解、运典等,最常用的是会意和拆字两法,是灯谜猜射的两大法门。
会意法,亦称字义分析法,它和拆字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是从谜面上的文字(包括字、词或句)可能具有的含义去领会、联想、推敲、探索谜底,使谜面谜底经过别解按某种特定的含义相吻合。这种含义对谜面来说,可以是通常明显的“本义”,也可能是不易觉察的需作别解的“隐义”。但是,对谜底整体来说,其含义应该不再是语文范畴内的“本义”,而是经过别解的“隐义”。在会意法猜射时,切不能用谜底本义去解释谜面。也就是说,运用会意法制谜时,务必注意不要犯“直解谜”的毛病。
拆字法,亦称字形分析法,或增损离合法。它和会意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这类谜往往虚实结合,须仔细推敲斟酌,才能求出谜底。
为了广开迷路,先人还创造了谜格。谜格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创制出来的。它的作用在于对谜底的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调整、排列;有的把字音变读,有的把字形分拆,有的将字位调换,使之更严谨、更巧妙地扣合谜面。所谓“格助谜活,格为谜用”,使一些本来不能入谜的题材成为谜材,广开了谜路。然而,灯谜谜格的设立只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辅助方法。过去有灯谜谜格数十种,现在的灯谜一般不再运用谜格。
▲上海《文虎半月刊》记录了清末民初清江浦的灯谜活动
灯谜在淮安民间广泛流传,并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淮安民间多有猜谜(俗称“破命”)习俗,“两老头一样高,光吃饭不上膘”(打一物——筷子)之类谜语一直流传至今。利用淮安方言创作灯谜,也是淮安灯谜的一大特色。如以“抱着初生儿”(猜地名——淮阴),谜底就是方言“怀婴”的谐音。
▲灯谜活动进校园
▲淮安市文化馆历年元宵节猜灯谜活动
现在的灯谜竞猜活动通常设有纸上灯谜竞猜、电控抢猜、自由题材灯谜创作、命题灯谜创作、对群众灯谜展猜、灯谜评析比赛,灯谜论文评选等项目,既有内部谜艺提高的内容,又有群众普及的内容。
当前主要传承人
朱墨兮(1963-),男,淮安人,淮海晚报编辑。1983年跟随易中先生学习灯谜的猜、制、评。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华十佳灯谜新秀”称号,并曾入选20世纪百佳谜人;现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宣传出版部副部长。主编《文虎摘锦》谜刊。多次荣获全国谜赛大奖,编著出版《趣味谜语》等谜书。近年在灯谜的传承和普及方面做了诸多工作,除了收刘娟等为徒弟外,多年在淮阴师范学院、淮安外国语学校教授灯谜课,还先后十多次送谜进工厂,进社区,不遗余力地普及、传播灯谜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