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盱眙县是“铁军精神”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盱眙凝聚“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起拼”的鲜明共识,点燃拥军新引擎,注入拥军新动能。
盱眙县开展拥军支前工作队伍集训
严快紧实夯牢工作根基
近年来,盱眙在双拥工作“赶考路”上,拧紧责任,优化保障,当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答卷人”。
“严”,就是严明纪律。盱眙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军中大事”,将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13个镇街、73个成员单位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既念经济经又绷双拥弦,统筹部署,亲自督办。
“快”,就是快速响应。引领“服役受尊崇,退役受尊重”之风,在全县医院、银行、车站、景区等近百个公共服务场所落实军人优先优待标识。组织24名优秀退役老兵与边海防义务兵结对开展“新兵守国·老兵守家”拥军优属活动。扩建“一心向党,戎耀都梁”荣誉展厅,让先进退役军人荣耀留存。
“紧”,就是紧密联系。2024年开展文化、科技、健康、法律等“六个服务”进军营活动20余场,完成军地互办实事30件,组建百人拥军支前队伍,落实17条备战打仗任务清单。春节慰问现役军人困难家庭40户6万余元,发放立功奖励金近40万元。
“实”,就是脚踏实地。推动双拥工作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服务转变。推行“退役军人一件事”制度、“三知道一跟进”工作法和“四访四送”活动。2024年组织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免费体检3878人次,挤出45万元国防关爱基金帮扶168名困难退役军人,慰问困难现役军人家庭22户6.6万元。
2024年退役军人选岗会现场
忠勇仁义打响安置品牌
盱眙县秉持以“后方无忧”保“前方无畏”的理念,探索安置新路,塑造安置品质标杆。
“忠”,就是对党忠诚。组建待安置退役军人“荣誉连”,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瞻仰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等活动,赓续“铁军”精神。
“勇”,就是勇于担当。岗位开发对内预留事业编制,向上争取央企、省市国有企业岗位。自《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以来,共接收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军人169人,事业岗位占比超50%,选岗率、满意率均达100%。
“仁”,就是仁爱为本。针对岗位认知偏差,开设“沉浸式岗位体验”:建立接收单位与退役军人双向沟通机制,组织退役军人实地考察工作环境,开展岗前适应性培训,安排岗位跟班见习。
“义”,就是正义盎然。积分排名实行“三审查一确认”(初审、复审、终审、本人确认),岗位信息在服务大厅、微信公众号等多处公示;选岗现场全程由公证处、纪委监委、市县领导及接收单位共同监督见证,以全流程透明化践行公平正义。
“盱爸盱妈”教师与“军娃”共贺新春
点线面体浇灌双拥之花
盱眙以服务军人为中心,以政策落实为基础,以多元参与为支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体系。
“点”,就是培育亮点。盘活社会资源,打造拥军矩阵。建成“双拥一条街”,36家商户挂牌“拥军门店”,对军人军属优惠;建成全市首家“拥军医院”,提供挂号就诊“六优先”及费用优惠。退役军人创业园吸引6家军创企业入驻;“盱爸盱妈”关爱军娃品牌持续打造,2024年组建“新家庭”升至68家。
“线”,就是多线协同。信息协同,22655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一人一档”录入系统,动态更新。资源协同,组建42家行业“拥军联盟”提供优待服务。政策协同,2024年解决各类诉求50余个,根治盘桓多年“非编”士官群体性待遇问题,信访考核全市第一。
“面”,就是扩面增效。融合红色资源与双拥宣传、国防教育,依托新四军纪念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改造提升烈士陵园设实景课堂,邀请二十大代表李银江讲党课,选树“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徐玲等先进典型;2024年发布双拥报道400余篇。
“体”,就是立体推进。建强组织体系,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覆盖入伍前、服役中、返乡时、退役后4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落实7项机制、26类服务。强化双拥资金、技术、人才保障支撑。健全制度体系,推动双拥工作真正落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