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淮安市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重要工作,坚定不移地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丰富代表工作内涵,持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让代表工作活力满满,如同一池被激活的春水,生机盎然。
赋能代表会“代”懂“表”。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培训模式,摒弃传统单一的集中培训方式,转而采用更加灵活多元的培训路径。精心打造的“淮语讲坛”,成为代表们汲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市人大代表带来《民法典》与《招商引资中的法律风险防控》的深度解读,让代表们在复杂的法律知识中明晰方向,为实际工作筑牢法律根基。代表们走进区检察院的实境课堂,沉浸式接受廉政教育,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同时,检察官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的讲座,以及区纪委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权威宣讲,进一步拓宽了代表们的知识边界,提升了政治素养。为检验培训实际效果,“淮语讲坛”别出心裁地开展代表上台讲履职活动。第五讲中,四位省市区人大代表走上讲台,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经历,分享履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鲜活的故事展现履职成效,以培训的扎实成果推动代表履职迈向新高度。
保障代表敢“代”能“表”。秉持建用并举的理念,淮阴区人大常委会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将专业工作室与各类发展链条紧密融合,为代表履职筑牢坚实阵地。在助力重大项目产业链上,“助企纾困”“企业家”等4个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应运而生,它们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成为营商环境重要的代言人。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链,“瓜农说事”“椒心话”等8个特色工作室扎根基层,架起代表与农户沟通的桥梁,精准把握农业发展需求,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针对弱势群体保护链,“关爱留守儿童”“情暖朝夕”等3个专业工作室,汇聚爱心与力量,给予特殊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让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面对社会治理需求链,“物业纠纷调处”“啄木鸟”等6个专业工作室积极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并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2024年,这些专业工作室成果丰硕。累计形成高质量意见建议28条,成功推进解决各类专业问题51个,精心撰写专题调研报告6篇,其中2篇获得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批示。
带动代表愿“代”善“表”。紧扣淮阴区委的中心重点工作,淮阴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制定并印发《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履职建功促发展、专业代表在行动”工作方案》。以各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为依托,广泛动员全区医疗、经济、教育、法律、农业和城区机关等不同领域的人大代表,组建起6个专业代表小组。这些代表们主动深入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一线,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为民众排忧答疑、为基层化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代表使命。“企代表”冲锋在前,深入破产的华尔润盐矿展开调研,凭借专业眼光与不懈努力,成功促成亿元项目金博通矿业入驻原华尔润集团,顺利实现“腾笼换鸟”。这一举措不仅助力高家堰镇盘活闲置资产,更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曾经沉寂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医代表”心系偏远乡村群众的就医难题,积极行动,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乡村。他们的努力实实在在地解决了300多位残疾群众因离城远、就医不便的困扰,让这些特殊群体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法代表”则聚焦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身边真实案例,为群众揭露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段。他们走进乡村,为1300余名群众讲授反诈防骗知识,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防范意识和识诈能力,为守护群众的财产安全筑牢了一道坚固防线。自活动开展以来,6个专业代表组累计精心撰写调研报告5篇,深入收集意见建议61条,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28场,为万余名群众提供了专业、贴心的服务。全区四级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成为推动淮阴区发展的坚实后盾。
|